花样旗袍秀年华 ——金梅和她的老旗袍
2015-02-09
  

喜欢旗袍的人不少,但一辈子都执着于旗袍的却实在少见。而在云南,每到空闲时间,我们都可以看到身着黑地儿红花绸缎旗袍的老太太正在缝制旗袍,此情此景恍如隔世……

    老人名叫王金梅,今年72岁。她3岁时第一次穿旗袍,18岁自己亲手缝制了第一件旗袍,也是从那年起,她开始以缝制旗袍为生。 54年来,无论上班蹬缝纫机,还是上街买菜,一年四季,她都穿着旗袍。于是,身边的邻居和裁剪界的同行们都亲切地叫她“旗袍老太太”。

对于“旗袍老太太”这个特殊的称谓,王金梅早已习惯了。她喜欢人们这样称呼她,她觉得这是对她最好的肯定与褒奖,同时也是她能感到自身价值的特殊方式。王金梅从小家境殷实,3岁时,母亲给她买了件真丝旗袍。父亲很有品位,他喜欢看母亲穿旗袍。受父母影响,她从小就对旗袍特别钟爱。

上世纪50年代中期,18岁的王金梅亲手为自己缝制了第一件旗袍,那是一件白地儿蓝花和粉花的布旗袍。在那之后的54年间,王金梅没再穿过其他类型的衣服,身上的旗袍样子、款式换了又换,惟一没有改变的就是她对旗袍的钟爱。

如果说比基尼是一杯可乐,那么在王金梅眼里,旗袍绝对称得上是一杯回味绵长的香茶。“旗袍最懂中国女人的身体,也最能衬托她的风情万种。用最中国的布料,丝绸、锦缎,做成最中国的服装——旗袍,穿在发髻高挽身段窈窕的中国女子身上,那种神韵简直无法形容。 ”说起旗袍,王金梅滔滔不绝,她通过语调和恰到好处的表情诠释着旗袍的魅力。半个世纪执着“守护”旗袍

1976年,在八卦桥边一间狭窄的成衣铺里,给人打工的王金梅凭着一把剪刀白手起家,用裁剪手艺撑起了质朴、幸福的生活。

王金梅经历了服装行业从个体加工到批量生产的大起大落。她回忆说:“上个世纪90年代,无论西装、裙子还是便服、棉袄,人们大多还会选择自备布料量身定做。但随着服装批量生产的兴起,款式多样、价格便宜的时尚服装促使手工裁剪一步步地退出了主流市场。 ”

从1997年起,出于对旗袍难以割舍的钟爱,王金梅开了家旗袍裁缝店。一把尺子、一把剪刀和一架“上海牌”老缝纫机,她用最“原始”的方式守护着中国这门古老的文化。 12个尺寸紧紧“锁”住顾客

眼前的王金梅正在缝制一件旗袍的领口。钉好纽襻,这件旗袍就完工了。此时恰好一位顾客来店里订制旗袍,这位顾客已经在这订制了10多年旗袍。她说:“每次来,都看到王姨穿着旗袍,头发老是那么有型,这个老太太不一般。 ”

为什么这么多人都喜欢她做的旗袍?难道她有什么魔法?

原来,王金梅裁剪旗袍有三绝:量12个尺码准;一边、一领、一袖裁得准;一针一钱缝得紧。做一般的衣服只要量三个尺码,而王金梅做旗袍需要量12个尺码,除了三围外,还要量领围、腰长、胸高、胸宽……只要旗袍经过的地方都要有相应的尺寸,容不得一点含糊。

“因为旗袍对穿着者的要求十分苛刻,它是完全贴合在女性的身体上,任何一个部位不合适,都会影响效果。 ”王金梅解释道。

王金梅看了很多遍王家卫的《花样年华》,里面张曼玉的23件旗袍的每个颜色、款式,王金梅都烂熟于心。

都说《花样年华》演绎的是一段旗袍下的孤独人生,旗袍在那里面似乎会说话,每一件旗袍都代表了女主人的心情。那段时间,一些喜欢穿旗袍的人只要一提张曼玉在哪个情节穿的旗袍,王金梅立刻就会说出颜色和款式。

王金梅做一件旗袍大概要花7到10天。王金梅还要根据顾客的气质为其设计合适的款式,“因为旗袍的穿着不仅仅表现在对身体的要求上,同时也表现在对穿着者内涵及气质体现上,而且,旗袍的出现对背景、环境、气氛等都特别讲究,所以要找到合适的款式不是件容易的事情。 ”

“您一共设计出了多少款旗袍? ”这个问题难住了王金梅,她皱起了眉头:“那可多了,1000件都挡不住。 ”

采访即将结束时,记者终于问出憋了很久的问题:“这么多年只穿旗袍,您就不觉得遗憾?毕竟在大多数人看来,穿旗袍不如穿别的衣服那么随便啊! ”“遗憾?一点也不,只有穿旗袍才能展现女性的美。再说,我觉得穿旗袍也特别舒服呀!这么些年我就爱穿这个,我老伴儿也最欣赏我穿旗袍。 ”

    在王金梅心中:中国人都该了解一段关于旗袍与名媛的历史,那是光阴的故事; 女人都该拥有一件或几件旗袍,那是和爱情有关的心事。 


转载声明:卿佩华服(http://www.chinpair.com/)专注定制高端旗袍、手绣礼服、刺绣旗袍、手绣旗袍、绣花礼服、旗袍礼服。CHINPAIR华服高级定制,融合中国传统手工艺苏绣与现代礼服时尚流行元素,打造国际一流服装时尚奢侈品牌。诚邀全国旗袍华服爱好者加盟。转载请以链接方式出现,特此声明!


Copyright ©t 2015 www.chinpair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
版权所有:苏州娇古苏绣艺术品有限公司   关键词:旗袍礼服 高端定制旗袍 刺绣旗袍 手绣旗袍 绣花礼服